“破界·共生,解码人机智能进化的终极密码”——第五季“师道·行健”读书会第一期主题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5-04-01    浏览次数:

 

3月31日下午,由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图书馆、校妇女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破界·共生,解码人机智能进化的终极密码”——第五季“师道·行健”读书会第一期主题活动在图书馆共享空间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公共管理学院刘蕾教授担任导读人,带领与会老师一起走进这部作品,了解人机共生的新时代特征,在代码与神经元的碰撞中锚定人类的价值坐标。 

会议伊始,史一然老师热烈欢迎了老师们的到来,对已经连续举办四季的“师道·行健”读书会进行了介绍和内容回顾。随后,刘蕾老师以一句“AI到底是潘多拉的盲盒还是阿拉丁的神灯”作为引子,巧妙引入本次读书会的主要内容。同时,刘蕾老师介绍了本次主题书籍的作者梅拉妮·米歇尔,为接下来的分享做好了铺垫。紧接着,刘蕾老师从章节结构、核心内容、阅读感悟以及补充扩展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展开了本次分享的主要内容。在分享的过程中,刘蕾老师将讲解分为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人工智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未来人工智能又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异是什么、当下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五个板块,并对主题书目第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分享的最后,刘蕾老师提出了混合智能、具身认知、人机协作增强的未来AI发展可能路径,并概括为“人有人用、机有机用”,同时指出人机协作会成为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话题,未来的重点是更好地实现人机协作,作为人的独特性部分是未来人的发展的重要部分,刘蕾老师还强调在使用AI时也要了解局限性,保持审视的态度。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分享了自身对于主题书目的看法。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李全彩老师分享了从这次读书会中得到的感悟:“在使用AI时要具有敏感性和组合能力,AI所没有的共情和情感能力反而是人类特质。”来自资源学院的许永忠老师分享了教学工作中发现的学生使用AI的情况,指出老师们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兴工具。来自数学学院的李金波老师则是结合书籍内容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智能和人的协作,但是专业领域和工作中使用目前还不充分,虽然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但是生活中人工智能仍然存在不足,我们也要警惕形式化的人工智能。”这些讨论反映了与会老师对AI这一工具的理解和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科研生活以及教学生活中新兴现象的思考。

最后,史一然老师对刘蕾老师的分享内容以及与会老师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同时预告了下期以苏东坡为主题的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增进了参与者对主题书目的了解,还引发了与会老师对人机时代的新思考。参会老师在分享结束后均表示获益匪浅,也表示十分期待“师道·行健”读书会的下一期分享会。